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喜与忧”
- 作者:中国液压网
- 时间:2010-08-25
- 阅读:8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一百多年前,刚刚“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制造技术称羡不已。
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强大的工业,而强大的工业又集中体现在作为“工业母机”的装备制造业上。
先贤们也许没有想到,百余年过去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已悄然成为“世界工厂”,中国自主制造的装备不但在装备中国,而且开始走向五洲四海。
然而,要想成为第一流“制造强国”,中国装备工业依然任重道远。
从装备大国跃至装备强国
中国企业任重道远
“这些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依然只是制造大国,算不上制造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说。
据蔡惟慈介绍,目前我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
“这些高端装备的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蔡惟慈说,“所以,自给率是85%还是90%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高端装备能不能自给。”
国内装备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有多大呢?
“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的GE(通用电气)。”在采访时,记者听到多家企业负责人如是说。通用电气2009年营业收入高达1570亿美元,而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企业(汽车企业除外)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去年营业收入刚刚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规模差距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装备企业大多数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基础配套能力比较弱,许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进口。
“电力设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成就最突出的领域,我们的常规火电设备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核电和燃气发电设备的仪控系统仍依赖进口。”王瑞祥说,“其他很多领域也是如此,进步很快但差距依然不小。像高档数控系统,我们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产品的竞争,背后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背后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