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升级转型 构筑装备制造业脊梁
- 作者:中国液压网
- 时间:2010-06-05
- 阅读:0
晚上10点,记者抵达沈阳火车站。驱车经过盘绕绵延的立交桥,驶过造型现代的跨河大桥,穿过霓虹灯闪烁的高楼大厦,这个现代时尚、环境优美的都市不夜城就是铁西区,那个十几年前一片萧条、沉寂的铁西区,已经焕然一新。
“这条北二路原来被称为‘亏损一条街’。在这条街上,曾经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数个第一的37家国有企业,亏损的亏损,停产的停产。短短几年过去,现在已经是汽车贸易产业带了,去年还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全年实现销售额75亿元。”铁西区宣传部部长汪诚站在办公室,向窗外指去。
“结构调整是发展的永恒主题,这是铁西变化的根本所在。而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城市功能结构调整是最先发生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峰介绍说。
董峰告诉记者,“2002年6月18日开始的合署办公,是铁西区转型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合署办公指的是将地理上相连的原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区,并授予市级管理权限。
两区合署后,东搬西建的工程全面展开。地处东边的铁西区内尚有发展希望的老企业,搬到了西边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一来,城区腾出来的大片土地得以重新规划和开发,级差地租也为铁西的转型提供了资金;而在搬迁的过程中,落后的企业、设备、生产线都被淘汰,企业生产流程实现了重组再造,既减少了重复投入,又提高了现代化水平。
合署办公和东搬西建,成功地开启了铁西结构调整的大幕,城市的功能得到了优化————铁西城区发展以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开发区则形成了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区内聚集了装备制造的6大门类、20个配套产业集群、1000多个系列、近万种产品和20多万产业工人。
事实上,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也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记者了解到,在铁西区,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由原来的95:5,调整到了现在的75:25,“我们的目标是达到60:40的比例。”董峰介绍说,目前,铁西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落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和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上。
去年4月,铁西区提出了现代建筑产业的概念,强调要通过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中国现代建筑产业之都,打破几十年来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一业独大的工业结构。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表示,“装备制造业是铁西区发展的筋骨,现代建筑产业将是赋予它力量的肌肉。”
最新的建筑方式几乎不用脚手架,减少建筑垃圾达80%以上,可节省80%的劳动力,施工时间比传统施工方法缩短一半以上……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主任孟宏向记者讲述着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的主体构成在工厂里就已完成设计、生产,最终像搭积木一样建成。他说,仅半年多时间,园区内已有160个项目进入,其中4月份已开工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