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会长在商务部产业竞争力论坛发表演讲
- 作者:中国液压网
- 时间:2009-12-01
- 阅读:689
——振兴工作目标鼓舞人心
1、着力促进产业平稳较快增长;
2、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3、全面提高重大装备和汽车自主开发水平;
4、大力强化基础配套能力;
5、积极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6、加快推动增长方式转变。
——振兴措施切实可行
中国机械工业将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举措,按照“两个规划”的要求,遵循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为标志性突破口,以关键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产业集聚为加速器,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振兴目标,做大做强中国机械工业。
1、更加积极地推动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现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接近8%;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7.1%。因此,保持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就是保全局,这是当前机械工业的首要任务。
保增长关键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要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聚焦国家4万亿元的项目需求,加快机械行业转型升级,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同时,注意发挥汽车、电工等权重大的重点行业对机械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团结、引领职工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确保机械工业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更加有力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机械工业将以贯彻落实“两个规划”为契机,坚决抑制低水平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积极培育一些大而强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的配套企业;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行业骨干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等,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新的特色和新的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3、更加自觉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中国机械工业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机械工业工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作用,大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重点抓好重大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标志性产品的自主创新,夯实关键基础件和基础工艺的创新基础,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创中国机械工业产业自主发展的新局面。
4、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机械工业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方向,进一步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工艺,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将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采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手段,提高制造水平、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并鼓励废旧物资再利用。将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工程,构建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生产制造模式。将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形成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把中国机械工业打造成为具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广阔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装备产业。
5、更加主动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机都是一次世界经济的大洗牌,都是新兴国家崛起的历史契机。中国机械工业将把握机遇、争取主动,始终不渝地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坚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本着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积极地引进优势资源、引进科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者,不断提高引进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同时,将围绕做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等,大力扩大国际间的合作,真正做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运用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振兴,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机械工业振兴的宏图已经展开,振兴的目标振奋人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不辱使命,团结引领行业职工为实现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产业竞争力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永恒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倍受关注的热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勇于开拓创新,继续发扬中国工人阶级扎实苦干、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振兴目标,真正做到让中国装备装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