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玉柴产销量再次创造了新记录。
据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危机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下,玉柴逆水行舟,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持续走高,2月生产5万多台,3月生产高达7万多台,2009年第一季度发动机产销双双超过13万台,又一次上演了逆市上扬的“玉柴现象”。
贴近农村延伸海外
在2008北京奥运会隆重举行的时候,作为汽车心脏的2000多台玉柴国四发动机击败进口品牌,承载着民族自豪感为奥运专用车辆保驾护航。
然而,玉柴并没有满足这短暂的光环。强烈的危机感使玉柴提出了2009年的八字经营方针———“内练外筑,蓄力发展”,即苦练内功提升实力,构筑市场培育增长点,聚集合力蓄势待发。从去年9月份开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玉柴通过练内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开发朝低价位、轻量化、节油型方向转变,同时大力开发农机产品,开展大规模的降成本工程,为玉柴发展构筑了产品和市场的优势。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订单情况看,4个月的充分准备使玉柴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功实现转“危”为“机”。
根据市场变化,玉柴营销系统超常运作、强势出击,抢夺市场份额,经过大量调研,玉柴发现农村和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果断地将产品从“城里”卖到“乡里”,又从“国内”卖到“海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去年,全国农机具补贴为40亿元,今年增加到130亿元。农民每购买一台农机具,平均补贴近30%,大型机械最高补贴达到12万元。按照目前玉柴农机市场占有率达40%测算,全国市场每月将给玉柴带来5亿元的增量。玉柴的产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国际市场具有性价比优势,很受当地客户欢迎。在金融危机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动机行业同样受到打击,这样,玉柴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柴油机出口取得突破的同时,玉柴挖掘机也远销欧美、大洋洲等5大洲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外销比例已达1∶1。2008年,玉柴出口挖掘机952台,出口额达2013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15吨以下挖掘机出口全国排名第一,加快了玉柴国际化的步伐。2009年2月17日,玉柴与俄罗斯企业签订1000万美元发动机产品供销总协议,首次实现我国发动机单机产品批量出口俄罗斯。
积蓄内力决胜未来
“去年金融危机严重时销量下滑我也不紧张,一时的销量并不能定英雄。”这是晏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2008年第四季度,玉柴的销量也随着市场严重下滑,但玉柴仍然充满自信地大胆改革创新,因此迎来了今年的“暖春”。2009年第一季度,很多企业忙于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玉柴却忙于生产供不应求的玉柴发动机。与此同时,玉柴也没有因此放慢企业改革的步伐,而是持续深化企业变革,不断积蓄内力决胜未来。
玉柴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发动机产销量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以及目前逆市上扬的“玉柴现象”,离不开玉柴的创新、文化和团队。玉柴“超前构思,领先适用”的产品开发原则,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谋划一代,构筑了功率覆盖宽、适用范围广的大系列多品种产品格局,为玉柴抓住每一个机会,快速占领市场奠定了基础。“全国质量奖”的获得树立了玉柴管理创新在行业中标杆地位。“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企业核心理念涵盖了企业的责任观、卓越观、人文观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引领着全体玉柴人朝着“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努力奋斗。玉柴国内最优秀发动机研发团队、英勇善战的销售团队、被称为铁军的生产团队、带领企业成功变革的管理团队等都成为推动玉柴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玉柴还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使企业发展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玉柴剥离了与主业关联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国有股份从达业公司、纸品公司、服装公司等9家子公司完全退出。与此同时,玉柴又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主业产业集群,对关联度大、核心零部件的优良企业实行控并,延伸产业链。2008年11月,玉柴成功入主海宏集团,收购该企业35%的股权,解决玉柴重工液压件采购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为打造玉柴重工板块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