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在国际贸易中遭受调查的中国紧固件企业,第一次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向对中国倾销碳钢紧固件的欧盟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
2008年12月2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英文名称:Certain Ironor Steel Fasteners)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对国内碳钢紧固件产业的损害程度。
“反倾销立案材料用A4纸打印将近50公分厚。”2008年12月30日,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张姓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企业主动出击
记者了解到,此次支持对欧盟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企业有47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民营企业,这在2001年入世以来的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件中十分罕见。
北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傅东辉认为,从本案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民营企业在运用贸易规则上正逐步走向成熟。面对国外不公平竞争行为,不会再无所作为,而会主动运用WTO的规则保护自身利益。
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各国紧固件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紧固件亦大量出口至海外。然而,中国紧固件行业一直是遭受国外反倾销的重灾区,不断遭到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在对外贸易摩擦中长期处于被动。
早在2004年,欧盟就对我国不锈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2005年裁决征收11.4%~27.4%的反倾销税。据海关部门统计,仅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国紧固件产品(海关税则7318项下)对欧盟出口金额约4.7亿美元。
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12月3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以14票支持、12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87%反倾销税率的提议。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裁决结果对中国的紧固件行业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在经济危机和欧盟高额反倾销税的共同影响下,全行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关闭或处于停工状态,三分之一的企业虽在生产但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还能维持微薄的利润,全行业已经有80多万生产工人处于失业状态。
嘉兴市紧固件进出口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在该案的调查中,欧盟的做法明显违反WTO规则,并对中资、欧资企业采取双重标准。在终裁披露中,2家起诉方在中国的投资企业获得零税率,而其他中资企业获得高达87%的反倾销税,将完全退出欧洲市场。
针对不断出现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商务部已颁布了《出口产品反倾销案应诉规定》,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并对涉案企业给予各方面支持,维护其正当权益。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会长冯金尧表示,中国紧固件行业不怕与欧盟同行竞争,但是面对来自欧盟的不公平竞争,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中国企业也不会无所作为。我们将在WTO的法律框架下,尽最大努力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业内专家还建议,为应对欧盟对我国紧固件企业高额的反倾销税率,企业可以考虑开拓俄罗斯等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