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在阳原乡村,雨后春笋般冒出40多家机械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个体,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多是农民。这支“草根机械军团”参与制造的零件组装在大型国有企业西北煤机、宣工集团、张家口煤机等生产的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上,远销英国、俄罗斯、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60年代,该县建起了机械厂和农机修造厂,各个乡镇、村均建有规模不同的机械制造厂或摊点,90年代前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该县的机械制造企业达到100多家,大量该县农民进厂务工,学到了一套机械加工技术,企业改制后这些农民工又回家种田。2003年随着机械行业回升,尤其是泥河湾机械公司、东城铸钢厂、弘阳机械厂等机械领军企业与西北煤机、宣工等大型机械企业的联姻,又给这些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城村的苏光荣是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2002年5月,他瞄准宣工集团、张家口煤机公司所属企业配套产品的加工业务,在自己的机械加工厂上了新设备,为他们加工托链轮、油封等配件。如今,一年的加工业务量达到50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50多万元,上缴税金10万余元,安置9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黄梁坡村的焦振龙,从一家倒闭的乡镇企业买回2台旧车床起家,经过五年多的打拼,意识到技术更新和设备投入的重要性,近年来,连续购进各种机床20多台套。如今,他的弘福机械厂为宣工集团和柳工集团配套的产品有挖掘机、吊车、推土机等,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目前,分布在该县高墙、东城、西城、揣骨疃等地的40余家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最低的有20万元,最高的达1000万元。
随着机械产业集群的成长,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这里成了抢手货,企业每年派出大批工人到外地企业进修学习,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还开设了机械制造专业,许多学生还未毕业就有多家企业到学校签约。近日,西北煤机厂领导考察了该县的机械配套能力之后表示,每年外协、外包业务将有5000多万元放在该县。该县还对个体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多方位扶持,在用地、用水、资金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让本地“草根机械军团”尽快成长为“正规军”。(陈晓东 米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