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2月同比增长11.0%。
从2月份单月数据看,工业增速下降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而消费、投资增长联动,可望扭转工业生产下滑之势。但我国工业生产目前仍处于低位,加上重工业产能过剩调整时间长,出口形势短时期内仍将恶化,工业增速平稳上行尚需时日。
--本轮工业生产下滑以重工业调整为核心
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着严峻形势。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出口下滑严重。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占不小的份额,出口市场疲软,必然影响到国内生产。
最先受影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电子等。部分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一度明显增加,珠三角、长三角部分轻纺产业集聚区近三成企业出现停产甚至关闭。
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轻工业影响时间早,但对重工业影响程度更深。去年12月,全国轻工业增速为8.1%,比6月份下滑5.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为4.7%,比6月份下滑12.4个百分点。
从去年12月开始,新兴市场经济圈的衰退对我国出口造成了第二波冲击,受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2007年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占我国出口比重47.3%,也是近几年来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是,今年1月份该行业的出口萎缩了22%,放慢的速度明显快于同期全国出口17.5%的负增长。
在我国前期的工业发展道路中,存在轻重工业增速失衡的矛盾,而经济增速下行期间,这些矛盾在制约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阻力更加明显:工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一些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亟待转型升级;工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不少行业产能过剩,一些行业集中度偏低。
2008年发展改革委对部分行业产能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2009年,钢铁生产能力将超过6.5亿吨,而实际需求约为5亿吨;汽车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辆,需求量约为950万辆;铁合金生产能力2200多万吨,目前企业开工率仅为40%。
--工业增速目前仍处于低位
去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份的16%逐月回落到11月份的5.4%,12月份略有回升至5.7%,今年2月份再升至11%。
从2月份单月数据看,工业增速下降势头得到抑制,但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仍然处于低位。与之相比,2008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5.4%,3月份工业增速达到17.8%高点。
美林证券驻香港经济学家陆挺表示,由于此前一些工业生产处于半停滞状态,并且由于春节假日对工业生产的影响,1-2月的工业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由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工业企业忙于消化库存,1-2月是重工业去库存化的收缩过程中最严重时期,这也影响了今年前两个月的工业生产。而出口压力导致纺织等轻工业大大滑坡,并由此引起上游工业的下滑,影响2月份的工业增速。
从数据看,2月份工业品出口交货值降幅继续扩大,这一数据由8月份增长16.3%转为11月份下降5.2%、12月份下降8.8%,2月份下降10.6%。今年以来,外需下降尤其是新兴市场萎缩拖累我国出口加速下降,是影响工业生产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5.7%,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平均降幅为28.77%。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慢,与出口回落、外围环境不景气有关,显示工业依旧在低谷徘徊。但是进口、投资、新增贷款、消费等各方面向好,其联动效应将遏制工业增速下降的势头。